当外国人穿上汉服(体验“中国味儿”)
我自己一个人也曾经体验过汉服。2022年,我到广西桂林旅游,特意打算穿一件中国传统服饰●,去嗦一碗地道的桂林米粉■▪…。于是,我找到了一家景区里的汉服店•,挑选了一款宽袍大袖的男士汉服。
我为爸爸妈妈挑选的是一套明制婚服,艳丽的红色十分贵气。当天,妈妈也尝试了中式妆容,画了白皙的底妆和黑色浓眉。我能感觉到,妈妈特别喜欢那天的造型,整个人的动作和神态都轻盈了起来…。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我把自己做头发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收到了许多网友的评论。有中国网友留言:“没想到有一天我要和外国人学习汉服盘发”;还有人问,我是不是中国古典文化专业的学生。这些友善的评论让我备受鼓舞,我决心继续拍更多的汉服短视频●。
如今△▪,我还加入了波士顿汉服社。本来我有点担心,作为一个外国人,当我试图融入一个中国古典文化圈子时,是否会真正被接纳?没想到,我第一次来到汉服社,就受到了大家热烈的欢迎。这让我明白,你无须是个“汉服通”才有资格喜欢汉服,只要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足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在汉服社★◆■,我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穿汉服秋游■●,手绘团扇、自制香囊,非常开心能够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后,我也换上了一套蓝色的明制汉服●•,和父母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这一趟中国之旅▼▼,爸爸妈妈还吃了火锅,跳了广场舞,体验了中式按摩……他们说,自己在中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尤其是对老年人的贴心关照,这里是一个尊老、崇礼的文明之邦。
我是一个美国人,但许多网友认识我,还是因为我拍摄的中国传统服饰短视频。作为一个“汉服迷”,我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基本都是自己汉服穿搭的视频,我在波士顿的家里,已经有满满一衣柜的汉服。
爸爸妈妈惊喜极了!毕竟…,上次拍婚纱照还是在1982年•▼•,那时他们刚结婚,穿的也是德国服饰。40余年后,当夫妻俩已携手度过半生风雨•,来到下一代生活的国度,重拍一张婚纱照△•…,这是多么有纪念意义•!
本版今起推出“体验‘中国味儿▼=’”专栏,挖掘文化碰撞的精彩瞬间,展现外国朋友眼中的当代中国。
或许,“美”的含义恰恰就在于多元。试想,如果世界上只流行一种穿搭=▪,审美只有一种标准,那该多么无趣△?就像汉服本身,秦之古朴,汉之肃穆,唐之飘逸,宋之娟丽=★,明之端庄……不同朝代亦有不同的美。今天●•,传统汉服又与西方服饰和现代审美相融合,展现出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大概这就是美的生命力所在吧!
这一切还要从五六年前说起。我经常浏览一些时尚类内容,当时,我偶然刷到了一条介绍“汉服热”的视频,那些古老又优雅的东方服饰一下击中了我,简直是太酷了!
我是一名在广东珠海工作和生活的德国自媒体人,不知不觉间=,我在中国已经10多年了●△。
日常生活中,我也会穿带有汉服元素的服装出门。有一次,我下身穿了件紫色的马面裙,上身则穿了西方复古的蕾丝衬衫。这种东西合璧的穿搭,竟赢得了许多中外网友的喜爱。大家都说,没想到中式的温婉与西式的复古•--,会如此相得益彰。
照相时,夫妻俩头戴凤冠霞帔、身着红色礼袍。那一刻,我由衷觉得汉服端庄、典雅的感觉,完美地衬托出了一对中年伉俪相濡以沫、洗尽铅华的气质。哪怕我的父母来自遥远的欧洲,也能和中国古典服饰相契合。大概,美是不分国界的吧•★。
随着“汉服热▼●”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触并爱上汉服。他们有的在景区打卡汉服旅拍,有的时常穿着汉服工作和生活,还有的自发制作短视频推广汉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爱上中式美学。
有了之前的经历,这次我便想让父母也体验一把汉服。当天▪•=,我先瞒着爸爸妈妈,带他们去了一家之前早就挑好的汉服店。到了现场,他们才发觉…,原来是要穿中国传统服饰拍一张婚纱照。
同样地,我家乡的传统服饰也和汉服一样,有着非常精美的刺绣工艺,并且十分重视服饰背后的礼仪和秩序。两个古老文明之间有这么多奇妙的联结,这正应了那句中国的古话——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于是,我正式“入坑”汉服。一方面,我自学中文,更深入地了解各个朝代的传统服饰;另一方面-△,我也尝试自己动手做汉服造型。不过,在第一步我就被绊住了●:我头发很短,手边也没有假发包■…●,如何才能做出复杂的古代发型呢?
我出生在一个跨国家庭,我的父亲是约旦人-…▪,母亲是中国人●,所以从小我就会和家人一起看一些中国电视剧。无论是《西游记》里衣袂飞扬的仙女形象,还是《琅琊榜》中古人峨冠博带的样子,都令我印象深刻。不过,那时我只把汉服当作一个新奇的文化符号。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很快,3周的中国之旅结束,爸爸妈妈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德国。去年圣诞节时,我把此次旅行的照片打印下来,做成了一个相册送给父母。在看到第一页的汉服全家福时,妈妈几乎一瞬间就流泪了。在中国的这3周,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些回忆会像一颗琥珀一样▪△▼,永远闪闪发光,永远珍藏在我们心底。
去年10月••★,我在陕西西安参加了一场学校组织的调研活动--。晚上--▼,我和同学忙里偷闲,一起去大唐不夜城游玩。还没真正进入景区△•,就看到许多身着华丽汉服的中国游客,这让我们也动了心。
这次打卡之后■▪,我彻底迷上了汉服,不仅主动搜索学习汉服小知识,还会在淘宝上购买一些新中式服装▼。我有一个中国博士同学,几乎每次上课都会穿改良汉服,比如唐褙子、比甲、马面裙-▼◆、齐胸襦裙等-△■。我发现-△,近些年,有越来越多中国青年穿上汉服、爱上汉服,这说明年轻人的文化自信越来越足了●•!
◆●“或许可以利用身边的元素!◆”我灵机一动,把卫生纸叠成团,塞到头发下面当作发包。同时,留下侧面的几缕头发编成辫子…•,凹成环形,再用发夹固定在脑后。这样,我就模仿出了一个唐朝的“双鬟望仙髻”。看着镜子里做完妆发△、换上汉服的自己,我感觉就像是一个仙女!
景区附近有特别多的汉服旅拍店。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古装: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简直让我挑花了眼!最终◆▪,我选择了一款颜色素净的明制汉服:米白色的广袖长袄垂至膝盖,下身搭配草绿色的马面裙,定睛一瞧,裙尾还绣着一株株浅草和一朵朵花瓣。最亮眼的当属云肩——披上它△,仿佛真有一朵天边之云环绕在肩颈•…,真是飘逸、秀丽又端庄!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踏上中国土地,体验中国文化。尝各地美食●★…、过传统节日、打卡非遗手作……这些瞬间勾勒出了独特的▪“中国印象”★•。每一次体验,都是一场中外文化的交流、邂逅,有着一个个惊喜与感动交织的故事-▼。
起初,我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金发碧眼的“老外”,看上去和古朴端庄的古典服饰有些…“违和”。但穿久了,行走在桂林的如画山水间,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穿越了一样。“漓江山水不相离★,山自多情水自痴……△…”我还在一处水溪间吟诗,学着古人的样貌挥舞衣袖,过了一把“古风瘾■◆”。
现在,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已有超10万粉丝==△。除了拍视频●…,作为一名插画师,我平时还会将汉服元素融入画作中,为游戏角色设计穿着不同朝代汉服的形象。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换完装•-=,摄影师为我们拍下了许多纪念照片。行走于大唐不夜城,看着流光溢彩中一座座恢宏的殿宇,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盛唐景象。唐朝是我最喜欢的朝代,不仅因为它是古代中国鼎盛时期,更因为它的开放和包容——据说最多时,长安城100万常住人口里约1/10是外国人呢!
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我的父母一直没有来过中国。去年,他们终于有了合适的机会,可以来中国旅游3周•。临行前,二老特别激动,我也想让他们沉浸式体验中国特色,给第一次中国之行留下难忘回忆■△★。于是,我脑中蹦出了一个想法:带爸爸妈妈去拍一张汉服婚纱照!
店铺的化妆师说,我的脸型偏圆,适合比较大的头饰=-=,她向我推荐了福建蟳埔女的特有头饰“簪花围”。戴上之后,只见乌黑的头发上插满了浅粉色的花朵,宛如戴上了整个春天★--。
让我惊喜的是,中国传统服饰中,也有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记…△▼。我了解到…◆,我的头饰“簪花围”来自福建泉州★●,那里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千年前就和我的家乡阿拉伯世界开启了贸易往来…。